【養車其實唔難】電單車主必讀︰檢查6大重要消耗品

2025-05-17

剛成為電單車主的車友,尤其購入二手車,其實無法確切知道前車主的用車習慣與保養紀錄。雖然車身外觀可以簡單觀察,但真正影響行車安全與性能的,是那些看不見、而會隨時間劣化的消耗品。身為車主,你必須學會如何檢查它們的狀況,並判斷是否需要更換。


車胎:不只是有胎氣就可以


車胎是你與地面之間唯一的接觸面,它直接影響抓地力、煞車距離、甚至是過彎穩定性。檢查車胎時,首先要觀察胎面花紋的深度是否足夠。大多數車胎會有「磨耗指示線」,當花紋磨至與這條線齊平,就代表已達更換標準。其次,觀察有無裂紋、鼓起、或不正常磨損(例如單邊磨耗),這些都可能是胎壓不正確或避震異常導致的警訊。此外,即使胎紋看起來還可以,如果車胎已經使用超過4-5年,也建議更換,因為橡膠會老化、變硬,抓地力會大打折扣。頭盔王的輪胎服務幫到你!



水箱水(冷卻液):防止引擎過熱的守護者


水箱水(又稱冷卻液)是用來維持引擎溫度穩定的重要液體。很多新手誤以為水箱水是不會消耗的,但事實上,它會因為時間或微量蒸發而逐漸減少,亦會因為長期使用而失效,失去防鏽、防凍及冷卻的效能。檢查冷卻液時,應打開水箱副水壺觀察液面是否處於「FULL」與「LOW」之間。如液色混濁或變啡,有可能是系統內有鏽蝕或污染,亦代表需更換冷卻液甚至清洗系統。一般建議每兩年更換一次,特別是高性能或經常跑長途的車款。


煞車油(Brake油):保命的透明液體


煞車油是液壓煞車系統的關鍵媒介,負責把煞車手把或腳踏的力量傳遞至煞車卡鉗。這種油品會吸濕,也就是說隨時間會吸收空氣中的水份,導致煞車效能下降,甚至產生氣鎖(brake fade)。你可以透過觀察煞車油壺(通常位於手把或車尾附近)的油色判斷狀態。新鮮的煞車油是透明偏黃,若變為深啡甚至黑色,代表油品已嚴重劣化,應立即更換。煞車油建議每12至18個月更換一次,即使看似未變色,也不能長期不理。


車鏈與車牙:推動的核心機械鏈條


鏈條與齒輪(前後牙盤)是傳遞引擎動力至後輪的裝置,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。檢查鏈條時,觀察其鬆緊度(通常中段擺動量約2至3cm為佳),過緊或過鬆都會加速磨損甚至影響操控。用手觸摸鏈條是否乾澀、卡卡的,或有過度生鏽、僵硬的鏈節,這些都可能代表需要清潔、潤滑或更換。鏈條拉長或局部硬節,也會導致牙盤磨損不均。建議定期清潔上油(每500-800公里一次),而若鏈條與牙盤出現明顯尖化、磨損不對稱或打鏈情況,便需整組更換。


前叉油(Fork油):避震平穩的靈魂所在


FORK油是填充在前叉內部、控制避震反應的液體。隨時間與使用,油質會變差、失去黏度,使避震反應變慢或變得過硬。你可以透過觀察行駛時的前叉壓縮反應來判斷:例如過彈、回彈慢、落地時有彈跳感或路感太重,都是前叉油失效的表現。另外若觀察到前叉油封滲油,也應立即檢查油量及更換油封。雖然這項消耗品不像煞車油那樣頻繁更換,但建議每兩至三年更換一次FORK油,尤其是常跑彎道或山路的車主。


安全駕駛,找可靠車房幫你全面檢查!


理解這些消耗品的重要性是一回事,但實際操作與更換對於新手車主來說,可能仍感到困難。你需要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電單車專業車房。26King 的「26PIT 車房服務」正是為了滿足香港車手的需要而設,提供專業維修、保養與改裝服務。不單止如此,「26CHECK 全面車檢」服務更可提供系統化全車檢查,幫你由內到外了解愛駒現況,預防潛在風險,讓你行車更安心、更有信心。立即聯絡我們查詢吧!